提案者:民进省委
被誉为“中国雪乡”的大海林风景区位于黑龙江省张广才岭深处,属于海林市长汀镇的双峰林场。这里既有山清水秀,景色神奇的自然景观,又有诸多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这里年积雪期长,积雪厚,积雪量堪称中国之最,并且雪质好、粘度高,皑皑白雪在风力作用下随物具形,千姿百态,使无数旅游者、国内外摄影记者和影视剧组趋之若鹜。这里既是冬季赏雪、观赏雪雕、摄影创作或欣赏影视群落又是国家级雪上训练基地,还是夜宿木屋、品尝野味体验林海雪原深处人家原汁原味生活的乐园,更是“冰雪天堂”梦幻之旅、“林海雪原”豪迈之旅、“追风逐雪”激情之旅、“戏冰娱雪”快乐之旅等特色主题旅游产品的集结地。生态旅游中的冰雪、森林、水域漂流三大热点、旅游精粹全部囊括其中,是我省旅游资源中的一个亮点。
一、存在的问题
从上世纪80年代由摄影师用图片向世人的推介原生态旅游的开始,到近期海林林业局宣布双峰林场正式停止采伐标志生态旅游的发展,“雪乡”的旅游产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已成为具有“品牌”特色的旅游景区。但还存在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景区的规划和策划需要“上水平”。目前“雪乡”主要旅游景区还是以双峰林场为主体,还停留在“一个村、一条街、一台戏”的原始状态;旅游活动主要集中在冬季,季节性极强,淡旺季明显;基本没有进行整体规划和科学开发,没有充分发挥“春夏秋冬,景色各异”的资源优势;还没形成成熟的产业链,特别是“游”和“娱”相当弱小,在景点逗留时间短,在路上消耗时间长,消费很单一,对服务业的拉动和辐射力不强,严重制约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其二,“雪乡”的个性和特质有待“上层次”。“雪乡”以赏雪、滑雪、戏雪旅游项目为主,但“看点少,品级低”,整个景区旅游项目单一,个性化、特质突出的旅游项目少,地域文化、冰雪内涵挖掘不够,市场竞争力非常有限。
其三,景点的管理和服务亟待“上水准”。景区以个体经营为主,存在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现象。特别是具有“雪乡”特色项目价格过高,存在行业“潜规则”,“欺客”、“宰客”现象,影响了“雪乡”形象。
二、对策和建议
(一)高点定位,持续发展
要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精心编制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并重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具体规划上,要增进环境优化与人文关怀的互动,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对景区旅游资源价值、市场潜力以及旅游开发将会造成的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和评估,并在对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的基础上,按照适度、有序、分层次开发的原则,制定符合生态旅游目标的景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景观规划、水资源和能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种专项规划,实现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衔接统一。在具体项目上,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各景区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原汁原味”的“林海雪乡”自然之美。除了必要的休息座椅、小桥、公厕之外,则尽量减少人工构筑物,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在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和改造创新上,要抓住“雪乡”旅游资源中特殊的自然属性,找准旅游资源中不同的文化特性,包装渲染其稀奇独特的品质,使旅游产品既美丽多姿又富有神韵,既统一品牌,又具有不同的气质。以规划提升旅游区建设水平,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突出主题,爱护品牌
塑造“雪乡”旅游主体形象,打好‘特色牌’。以大海林景区为核心,整合周边大森林、大冰雪旅游资源,建设以雪文化为主的赏雪、戏雪、滑雪山区林区一体化旅游片区;以双峰林场为中心,整合采集、伐木、狩猎、雪塑雪雕、民俗民风旅游资源,建设文化旅游一体化旅游片区;以海浪河为主线,开发徒步探源,戏水漂流等有氧运动项目,建设生态旅游一体化片区。实现多重组合,形成聚合效应,整合旅游产品,如把生态和养生结合起来,推出“生态养生旅游”,丰富了内涵,提高了档次,拓宽了服务,增加了收益,同时加强旅游企业和资源的整合。
第三,加强管理,提高服务
建立符合“雪乡”实际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强化旅游管理部门职能,把指导、监督经营工作落到实处;注重旅游管理人才和企业家队伍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培养和积极引进经验丰富的旅游营销、策划、创意人才;抓好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培养一批热爱家乡、乐业敬业的本土人才,提升服务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