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主委孙东生进行大会发言。东北网记者孙晓锐 摄 |
《积极应对后哥本哈根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省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主委孙东生
2009年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标志着一个以减少碳的排放和提升碳的吸储能力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把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的自主行动目标。这意味着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资源型省份,我省发展与环境、增长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新一轮结构调整也为我省经济大发展提供巨大空间和难得机会。
一、我省实现经济发展转型的形势严峻
(一)能源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明显改变。 “十一五”期间我省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指标4.4%,2006年至2008年均未实现,三年累计降幅11.4%,仅完成了计划目标的54.4%,现有的产业结构节能压力增大,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2008年,全省主要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6.0%上升为18.1%,提高了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高耗能行业的能耗迅速增加,主要高耗能行业提供的增加值只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8.1%,但能耗却占到75.9%,特别是煤炭行业能耗增量已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8.7%。
(二)传统产业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随着骨干企业总装车间、研发中心的外移,我省装备制造业有空壳化迹象,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明显下降。目前,我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0.5个百分点。“十五”以来,我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户数增长20.9 %,比全国平均增幅低95.9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户数仅占全国制造业企业的0.99%,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制造业的比重仅为1.55%。2005年以后我省装备制造业在全国排名几乎没有再进入前20名,与发达省份的差距还在扩大。我省医药工业虽然呈现了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态势,但从全国销售收入排位看,呈逐年下降趋势。我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从2000年在全国排位第六名,2007年下滑到第15位,平均每年后移一位,与排在第一位省份的销售额差距从135.2亿元扩大到694.91亿元。我省是农业和农机消费大省,历史上也是农机生产制造业大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机产业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据统计2008年底,我省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有87家,固定资产不到30亿元,全省农机生产企业销售收入仅占全国1%左右,不到全省农机商品销售额66亿的三分之一。
(三)新兴战略性产业举步艰难。在节能产业方面,我省大多数节能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佳木斯电机、九洲电器、哈空调等少数几家。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自2007年起开始发布《节能、节水、环保认证企业获证信息公告》,但是在这些节能产品认证名单中,几乎看不到我省的产品。2008年底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共同颁布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中,23类上万个型号的产品中,我省仅有大庆同创的两个型号的电脑进入了清单。在新兴产业方面,2009年2月,我国“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示范工程全面启动,13个城市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项目顺利启动,我国的电动汽车技术已经走到了产业化阶段,我省未能进入首批示范工程。我省是森林生态大省,较早地关注碳汇经济的相关问题,因各方面原因,我们也未能进入国内正在开展的林业碳汇试点项目,该项目有5个子项目组成,涉及山西、内蒙古、广西、四川、云南及辽宁。
二、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我省战略性产业的发展
(一)加快低碳经济建设布局,发展森林碳汇经济。
1、加快低碳经济发展步伐。应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我省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全国率先形成省级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推动我省节能减排、产业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关注温室气体、气象变化对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贸易规则变化的影响,积极开展对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有关政策的研究,积极参与国际低碳技术交流和低碳经济领域的合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出低碳经济的行动路线图,与经济社会发展、能源利用、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等规划相衔接,形成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低碳经济发展蓝图。
2、尽快实现碳交易零的突破,扩大市场份额。碳汇经济是将碳源排放空间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将碳汇吸收能力作为一种收益手段,利用不同区域间碳源和碳汇拥有量的差异,通过有效的交换形式,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使生态保护从无偿走向有偿。碳汇项目使发达国家履行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获取资金支持成为可能。因此,森林碳汇项目日益受到重视。我省森林覆盖率高达43.6%,居全国第6位,东三省第一。森林面积2007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5.2亿立方米,目前我省大兴安岭、森工总局所辖的天保工程区在2010年将到期,届时国家将减少补偿。争取将我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内国家重点公益林的新造林,纳入中央财政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范围,以便使我省林区经济得以持续健康发展。应利用森林资源优势发展森林碳汇经济,争取实现碳交易零的突破,在竞争中占据有力位置。
(二)以生物制药为突破口,提升我省制药产业综合竞争力。
1、抢抓发展机遇。生物制药能源消耗少、污染低、知识密集、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生物医药产业兼具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特征,国家已经将其列入重要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规划。我省有基础,也有资源和技术,应抓住这一契机,依托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搭建生物医药信息平台、活动平台和技术平台,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将生物制药培育成我省的“绿色经济”增长点。
2、早定发展方向。选择重点研究方向和领域,在重大新药和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实现突破,借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实施园区战略,完善生物技术基地建设和产学研结合机制,发挥龙头作用,抢占生物产业发展先机和制高点,提升我省制药产业竞争力,使生物制药从生力军变成主力军,为我省建设医药强省做出强有力的支撑。
(三)加强对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和扶持。
1、鼓励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发展新能源在今天已成为欧美低碳经济争霸的手段和摆脱经济困境的主要途径。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我省目前在发电设备、重型机械、数控机床、石油装备等重大技术装备方面基础较好。我省应着力加快将传统装备制造业向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延伸,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加快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一些领域实现突破。重点将发电设备制造从传统的火电、水电延伸到核电、气电、风电,尽快形成水、火、核、风、气“五电并举”的格局,促进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建成产业规模较大、技术装备较先进、研制水平较领先、配套协作较完善的装备制造工业体系,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最重要、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
2、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一次重大调整,也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国内外汽车企业均在加紧开发新能源汽车。我省总体上与国内其它省市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核心技术差距不大。相反相对而言还具有一定的优势,较好的装备工业基础、全国领先的研发实力及电池技术与电池生产能力。与传统汽车工业相比,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机遇更大。如果我们能够加大整合、扶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就有可能抢占这个未来汽车行业的制高点,我省汽车产业获得成功的概率较高。如果失去了这次发展机遇,对我省的汽车产业及未来的经济增长将是巨大损失。应尽快研究、确定重点和方向,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政策、资金支持。
3、打造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基地。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农机产业大发展。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对农机具购置补贴,2009年已达130亿元,同时国家还设有优质粮基地建设农机专项,农民购买和使用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积极性很高,市场需求旺盛。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我省大马力拖拉机每年以5000台的速度递增,农机产品总销售额正向100亿元迈进,市场空间大。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我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需要建设140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将新增210马力以上大马力拖拉机12600台,配套农具39690套。预计到“十二五”末,全省年农机流通额将达到300亿元,我省农机市场已经成为国内外农机制造企业的必争之地。面对当前农机制造业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把我省农业装备产业做强做大,打造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基地,既是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振兴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