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助力 凝聚合力|理论研究|黑龙江省政协网-九游会j9

|
九游会j9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助力 凝聚合力

来源:人民政协报 |  作者:张连珍 |  日期:2015-01-26 浏览次数:已点击:

 

政协应巩固好、发展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坚持好、完善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运用好、发挥好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积极引导政协各参加单位、广大政协委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强调“人民政协要坚持在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上,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汇聚起共襄伟业的强大力量。”大团结大联合是人民政协组织的重要特征,凝聚各方共识、实现团结联合是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责。政协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不断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发挥政协优势作用,协助党委、政府继续做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工作。

服务大局,积极助推改革发展

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首先是要发展。只有发展了,才能为解决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应当看到,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政协要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多想转型升级之事,多谋创新发展之计,围绕如何在稳增长中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如何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培育新的增长动力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深入实际摸清真实情况,集合众智提出解决办法,为经济社会更加科学更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还要看到,改革是当今中国的主旋律,是当前全局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实现更好发展。政协要紧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为破解改革中的难点、解决改革措施执行中的具体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持续关注和了解重要改革措施贯彻执行、改革任务落实完成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民主监督,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推动各项改革落到实处、见到成效。近几年来,江苏省政协先后就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问题,组织住苏全国政协委员座谈讨论,组织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省政协各专委会、市县政协和政协委员深入调研,并召开常委会议进行专题协商,向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报送意见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党政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参考。

求同存异,积极凝聚各方共识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需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当前,在我国社会多样、形势多变、利益多元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凝聚思想共识面临新挑战新考验。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政协组织中既有很多来自党政机关的领导同志,熟悉情况、掌握政策,也有来自方方面面的优秀人才,了解所代表界别的呼声和意见。大家在一起讨论问题,有助于了解不同方面的观点和看法,有助于社会共识的形成,也有助于党委、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和谨慎。政协应始终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巩固好、发展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坚持好、完善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运用好、发挥好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积极引导政协各参加单位、广大政协委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贯彻民主协商、平等议事的工作原则,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见的存在和表达,加强合作共事,有事好商量,以民主的作风团结人,努力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寻求最大公约数、增进最大共识度、形成最大凝聚力,进一步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减少阻力、增添助力、凝聚合力。

以人为本,积极维护群众利益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人民政协以人民性为基本属性,履行职能靠的是各界人士的有序参与,发挥作用为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协应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切实做到政为民所议,言为民所建,策为民所献,力为民所出,推动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推动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推动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近几年来,江苏省政协把促进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围绕物价稳定、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就业社保、教育均衡等民生问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和协商议政活动,促使有关政策的出台更好地兼顾各方利益,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于民,真正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

协调关系,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也较多。但这些社会矛盾多属于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还是靠协调。如果不重视协调,不善于协调,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协调,就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政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实现形式,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释疑解惑、理顺情绪中具有独特优势。充分发挥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积极宣传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引导所联系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发展,正确对待新形势下改革发展带来的利益格局调整,自觉服从改革大局,协助党委、政府多做稳人心、得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的好事实事,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变化,深入研究更好发挥政协界别作用的思路和办法,提高联系群众能力,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畅通和拓宽各界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继承创新,营造良好文化环境

文化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春风雨露。没有先进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根基,也就没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追求。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灵和谐,都离不开文化的滋润、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和谐、追求和谐,提倡“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强调“天时、地利、人和”,至今仍具积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政协是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深入挖掘整理、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重要思想,倡导和谐文化理念,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主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