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的东北门户,黑龙江在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拥有独特优势。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在4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署名文章提出要全面落实中俄合作新蓝图,以更高站位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要全面推进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以更实举措拓展对外开放空间;要全面构建立体化互联互通体系,以更大力度打造对外开放合作平台;要全面深化地方间人文交流,以更开放姿态筑牢社会民意基础。黑龙江通过开通中欧班列等举措连接欧亚大陆,加强与沿线各国的互利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正在走出一条新的全面振兴之路。随着黑龙江与广东,哈尔滨与深圳对口合作持续深化,港珠澳大桥和港深广高铁的开通,更加拉近了内地与港澳的时空距离,黑龙江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更不会缺席。
省政协委员沙育超
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物流体系不健全,口岸发展滞后这些问题也束缚了黑龙江省的对外开放。文化产业的绝对规模占gdp比重仍然偏小;居民的文化精神消费需求逐年扩大,但有效供给不足,导致文化消费缺口巨大;文化与垂直行业和公共领域的融合创新、协同发展程度还不高;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中国,每十碗米饭就有一碗来自黑龙江。黑龙江面向世界,亮出的就是金色招牌——争做现代农业“排头兵”,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同时,“冰雪之冠”、最北省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也是黑龙江的靓丽名片,龙江那一畦醉人绿色蕴含着原生态涵养旅游、康养、休闲产业的文化潜力。为高质量推动黑龙江省对外文化交流,充分展示黑龙江省文化内涵,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议发挥龙江文化资源优势,促进对外文化交流高端谋划。黑龙江走向世界,最缺乏的不是项目、资金和技术,而是文化研究对外交流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传统,从跨文化传播和文化间互动的视角,来思考解决途径。建议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建设“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包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文化中心建设计划和“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计划。优先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完善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中心布局。建立并运用“丝绸之路”文化数据库,打造公共数字文化支撑平台。优先在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塞尔维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中国文化中心。着力打造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国际艺术节、博览会、艺术公园等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站在国家平台上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其收获往往会超出预期。
二是建议推动国内媒体与境外媒体携手创新融合,提升传播层次和水平,讲好龙江故事。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新媒体、新技术,这些文化内容可以得到快速传播。重视和有效的使用新闻媒体,使用技术加持,是对外交流和大型涉外活动成功的关键要素。建议黑龙江省既要发挥省内重点新闻网站东北网的传播力,也要利用好对外传播目的地的媒体,还要通过与国外媒体和公关公司合作,聘请当地专业技术人员,使得文化“走出去”更“接地气”。
三是建议加强形象塑造打造生态品牌达到润物细无声。黑龙江还拥有适合电影艺术创作的优质生态环境,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天然摄影棚”,森林、草原、湖泊、乡村、城市等无论是冰天雪地还是绿水青山,这些丰富场景都能为不同电影提供多元化的选择。近年来许多影视片和综艺节目纷纷来黑龙江取景拍摄,扩大了黑龙江旅游景区的影响。建议发挥政协港澳委员和港龙促进会、澳龙促进会的作用举办国际电影节,并通过在硬件搭建、政策扶持等“后天”因素上发力,不断完善相关影视设施,全面推动影视产业发展,吸引更多影视节目到黑龙江取景拍摄,从而让黑龙江的壮美通过大屏幕走向世界,把“黑龙江想讲的”变成“世界想听的”,用国际化符号讲好中国黑龙江故事。
四是建议努力实现官方组织与民间力量积极联动优势互补和推进“科技 文化”融合创新。充分发挥政协港澳委员和港龙促进会、澳龙促进会的作用,积极调动省内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业、主要涉外媒体、重点高校等对外文化交流的积极性,培育打造对外文化交流精品项目,积极拓展民间对外文化交流渠道,与境外民间组织建立稳固常态的交流合作机制,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打造龙江特色文化ip,通过推进“科技 文化”,打造数字文化龙江,展示龙江文明成果。同时,助推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催生文化新业态,推动产业和公共服务升级,提升黑龙江省文化软实力。鼓励文化内容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数字文化与空间融合,促进城镇发展与文化普惠。
(作者为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党组成员、直属商会党委书记沙育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