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36条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指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新闻出版,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这是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对党的文化事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重要任务。
作为政协系统文史工作者,要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史资料精品,奉献社会。
增强做好文史资料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有热爱这项工作,才能做好这项工作。文史资料工作默默无闻,但很重要,从拟定方案、征集稿件到编辑出版,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因此,必须增强做好文史资料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一要充分认识文史资料工作是党的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事业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也是党的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文史工作是46年前时任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同志倡导下创建的。1959年4月29日,周恩来在招待60岁以上的全国政协委员荼话会上指出:“戊戌以来是中国社会变动极大时期,有关这个时期的历史资料要从各方面记载下来,作为对社会的贡献”。周恩来同志倡导的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至今已走过46年风雨历程。46年来各级政协文史工作部门征集了40多亿字以亲历、亲见、亲闻为特色的文史资料文稿。编辑了20多亿字文史资料选辑和专题史料图书。全国政协的《文史资料选辑》出版了150辑,我省政协自1963年文史委员会成立以来,已出版了文史资料选辑38辑,专题5辑,1000多万字。
二要充分认识文史资料工作可以发挥政协的独特作用。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不同于党史、国史研究和历史研究,文史资料文稿是以亲历、亲见、亲闻“三亲”为特色,具有真实性、可读性,从她问世的那天起就以其鲜为人知的史实内容和客观真实叙述方法引起历史研究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为政协赢得了声誉。
三要充分认识文史资料工作大有可为,可以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文史资料工作涉及的领域很广,时空跨度大,具有很大潜力,大有可为。我们省政协编辑出版的选辑,如《抗联英雄于天放》、《梦碎满洲》、《日军731部队罪恶史》、《踏破兴安万重山》、《中东铁路修复》、《马占山将军》等,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历史和事件,可以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近两年编辑出版的《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知识青年在黑龙江》,既是适合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作品,又为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招商引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为宣传黑龙江作出了贡献。
专心致志做好文史资料工作
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出精品、创品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甘于奉献,苦中求乐。文史资料工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同时又是一件十分清苦艰辛的工作。文史资料工作者必须树立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文史资料工作从事的是文字工作,一本文史资料图书,从策划、征稿、组稿,进行编辑、加工,到印刷出版,整个工作是一个大的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要克服浮躁情绪,静下心来,细致不马虎,专心致志地做好工作。
第二,选好、谋划好文史资料的题目。俗语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一辑专题文史资料的问世,首先做好谋划,关键选好题目,一个好的文史资料选题十分重要。确定一个好的可操作性的选题就是成功的开始。选题既有意义,又有可操作性;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突出本地的优势和特色。文史资料工作从诞生那天起,就处于抢救状态,当年的事件,已时过境迁,知情人走向老年,渐渐故去,知情人越来越老,越来越少,有的还不愿意写。所以要选好题目,使当事人有兴趣,有情绪,如战友情结、知青情结、黑土地情结、当事人情结,使他们产生共鸣,愿意写,愿意提供史料。
第三,千方百计做好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史资料,顾名思义要有资料、有史料、有素材,只有获得第一手史料,才是编辑的基础,资料的征集是当今文史资料工作的一个难点。我们要下大功夫,征集史料。题目确定后,要找线索,找知情人;普遍征集与重点约稿相结合,多发邀稿函,多与当事人、知情人联系,要下大气力做好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要做到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做好征集工作,只有征集到大量的稿件,“手中有稿,心中不慌”。为编辑出版等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搞好编辑工作重在把好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编辑工作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把好文史资料“三关”,即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政治关,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符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精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史实关,事件、人物要真实,实事求是,不带个人观点。文字关,遣词造句要准确,语句要通顺,符合出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