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进一步深入挖掘龙江红色资源,讲好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传承弘扬龙江四大精神,4月至9月,省委宣传部、省委史志研究室、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全省联合开展“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主题调研采访活动。今日起,本报推出“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专栏,集中推出一批稿件,展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龙江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用理想和信念、智慧和汗水、鲜血乃至生命,凝聚起的强大力量,激励全省人民满怀信心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新征程。
□本报记者 闫一菲
100多年前,当时远东最豪华的宾馆在哈尔滨建成,创建者自豪地宣称:“一定会风流一百年。”
70多年前,风云际会,国家面临前途和命运抉择之际,多名民主人士入住这家宾馆,中共中央代表与他们在这里筹备新政协、协商孕育新中国。
而今,这家宾馆仍然优雅伫立于哈尔滨中央大街89号,他有一个极富异国情调的名字——马迭尔,意思是“摩登的、时髦的”。
日前,记者随“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主题调研采访活动来到马迭尔宾馆,透过历史的云烟,聆听百年建筑背后的红色故事,回望人民政协解缆启航的光辉历史时刻。
故事要从1948年那个孕育希望的春天说起。“当时国内的形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解放战争的高歌猛进,建立新政权的时机日益成熟。”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教育处副处长徐辉介绍,当年4月的时候,中共中央开始讨论准备召开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代表共商国是。
为了进一步动员全国各阶层积极参与建立新中国,1948年“五一”前夕,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五一口号’一经提出,迅速得到响应,一批批民主人士从各地秘密辗转来到哈尔滨,入住马迭尔宾馆,筹备新政协。”在马迭尔宾馆一楼大厅“新政协在哈尔滨筹建活动”展区,指着一张张泛黄的历史文件照片,马迭尔集团企管部负责人宿冬琴讲述着当年的情景。
历史选择哈尔滨、选择马迭尔并非偶然。
哈尔滨是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也是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所在地、东北解放区首府。“已经解放两年多的哈尔滨,基本建成统一而完善的人民政权,城市各项建设有序推进,交通情况良好,综合各方面条件,无疑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徐辉说。
为了招待好远方来的贵客,东北局把客人们都安排在当时哈尔滨条件最好的宾馆——马迭尔宾馆。
沈钧儒、谭平山、蔡廷锴、章伯钧……当时国内最著名的几位民主人士乘坐“波尔塔瓦”从香港出发,历经十多天的艰辛旅程终于到达目的地,与先期到达的时任中国劳动协会理事长、民革中央常委的朱学范一起入住马迭尔宾馆。
随后,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王绍鏊,时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东北地区民盟组织负责人高崇民,也来到这里与众人会合。
如今,在马迭尔宾馆,这些民主人士下榻过的房间还保留着,房门上挂着特制的黄色铭牌标注:
“212,爱国民主人士章伯钧先生1948年10月曾下榻于此房间”;
“213,爱国民主人士谭平山先生1948年10月曾下榻于此房间”;
“215,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先生1948年10月曾下榻于此房间”……
离客房不远,马迭尔宾馆二楼,有一间不足60平方米的会议室,民主人士陆续入住马迭尔后,1948年10月至11月期间,三次“新政协诸问题座谈会”就在这里召开。
走进这个小小的会议室,米黄色的墙壁,欧式门窗、座椅、吊灯和壁灯一一映入眼帘,如今看来普通物什,当年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肝胆相照、协商共议的光辉时刻。
“现在这里是政协筹备活动旧址历史陈列室,都是按当时情况修缮维护的,修旧如旧,一切都如当年的样子。”宿冬琴介绍说。
当时是深冬时节,哈尔滨十分寒冷,但马迭尔宾馆里的气氛格外热烈,几间客房的灯光常常彻夜不熄。朱学范称这段时光,“是筹备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一个关键时刻。”沈钧儒也颇有兴致地写下“地气也随人事转,从今北雁不须南”的诗句。
经过中共中央代表与哈尔滨的民主人士充分协商、反复讨论,一份具有政治协商与多党合作象征意义的政治文件《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于1948年11月25日在马迭尔宾馆达成。
“这份文件是在哈尔滨筹备新政协活动的重要成果。”徐辉说,这是筹备新政协活动的第一份正式文件,也是多党合作产生的第一份重要文件。
1949年,随着北平迎来和平解放,中共中央决定将新政协筹备会议的地点,由原定的哈尔滨改为北平。徐辉说,虽然最后会议没有在哈尔滨举行,但是哈尔滨筹备新政协的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成功实践,为建立新中国、推动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百年风云,家国天下。这里来了数不清的人,也发生了数不清的故事。马迭尔宾馆承载着岁月年轮,见证了一段段传奇往事,它,也成了传奇……